首页

全球缺箱?集装箱制造业:有人争先进、有人想悄悄退

全球缺箱?集装箱制造业:有人争先进、有人想悄悄退

2021-03-15 18:46:10

作者:拉斯维加斯首页官方线上平台

韩国、印度力图进入集装箱制造业


韩国政府正在考虑开办一家集装箱工厂,以解决持续的集装箱短缺问题。


据报道,2021年3月5日,国家支持的船舶融资机构—韩国海洋商业公司(KOBC)的官员在韩国航运协会(KSA)办公室会见了HMM和其他当地集装箱运输公司的代表,讨论了关于确保集装箱稳定供应的解决方案,并建议成立集装箱制造商。




据提议,韩国船东seaspovill持有集装箱制造商50%的股份,HMM持有35%的股份,KSA代表其他当地班轮运营商持有15%的股份。KOBC将通过向HMM和KSA购买债券向其提供资金。


由于空箱迟迟未能从北美返回始发港,去年9月的跨太平洋运价创下10年新高,亚洲的集装箱也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。


同时,集装箱的短缺也推高了以中国制造为主的新造集装箱的价格。


业内人士称,与去年同期相比,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的单价几乎翻了一番,分别达到3600美元和6400美元。


一位HMM的发言人称:“我们最近一直在审查和讨论关于“集装箱制造”的想法。然而,我们还没有制定任何具体的计划,在这个问题上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。”


韩国政府与美国和中国一样,一直在进行干预和调整,尽量减少运费飙升和设备短缺对托运人的影响。


在集装箱制造这个问题上,韩国与印度政府表露出了同样的兴趣。几天前,印度港口、航运和水路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,来审查进入集装箱制造业的可行性。


中国谨慎增产,拒绝盲目扩张


新造集装箱一直以中国制造为主,三家中国公司——中集集团CMIC、东方国际DFIC和新华昌集团CXIC——生产了全球约80%的集装箱。


但在目前缺箱问题持续困扰集运市场之时,中国并没有盲目“跟箱”、肆意生产。


此前的报道《拒绝盲目扩张产能!中国集装箱工厂拒绝大幅增产,缺箱依然严重》详细阐述了中国目前对待缺箱问题的反应:新集装箱的产量的确上升了,但其中很多只是填补了之前产量不足留下的缺口,并非以牺牲价格为代价而增加产量。




马士基的动作:要剥离集装箱制造部门?


有消息称,马士基正考虑以10亿美元的价格剥离其生产冷藏集装箱的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(MCI)。


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(MCI)成立于1991年。在过去的一年里,MCI的业绩有所增长,报告称2020年的营业业绩(EBITDA)为7700万美元,而在此前一年为2900万美元。


Maersk自己在邮件中称此为谣言:“作为公司政策,我们不对此发表评论。MCI带来了强劲的业绩,促进了马士基的经济增长,我们将仍与MCI为伴,共同创造价值。”


但有消息称,马士基正与一位顾问就此次业务的剥离展开合作,并可能最早于本月开始接触潜在买家。但目前这些考虑仍处于早期阶段,马士基仍可能决定保留该业务部门。


马士基这“似有若无”的行动,是担忧疫情后的集装箱市场,想在高位卖出双赢一把,还是追求战略转型?韩国和印度此时进军集装箱制造业是想争夺当下的利益,还是从此要在集装箱制造领域分一杯羹?


版权声明

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。

获取解决方案

联系人

联系方式

邮箱

需求描述

Baidu
map